虞璐琳,中国内地编剧,音乐剧导演,主要作品有音乐剧《都市之歌-燃情上海》(编剧兼导演)、电视剧《大世界》(编剧),2024年热播电视剧《赤热》(编剧、出品人)。
虞璐琳是一位能用中英双语写作的剧作家,也是第一位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所成功攻读剧本写作硕士学位的非美国籍学生。
2024年7月14日,一部关于中国芯片行业的电视剧《赤热》在CCTV-8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之后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电视台热播。《赤热》播出之后,不少观众被新颖的题材和故事吸引,对科研人员的艰难和隐痛印象深刻。
万众编剧网独家专访电视剧《赤热》的编剧虞璐琳,听一听她创作背后的故事,最后还会有对新人编剧的真诚建议,快来看一看吧!
01 您之前创作主要是爱情、家庭题材,如何会想到写一部芯片行业的电视剧的?
虞璐琳: 芯片题材的电视剧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创作的内容,我的先生以及周围的朋友很多都投身芯片行业数十年甚至几十年,常年间听他们讲了很多故事,都非常生动有趣。如今芯片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芯片在国内尚未成为热门行业,乃至于在很多环节上都需要“从零到一”的突破。
我想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一帮有知识,有热血,有野心,有情怀的年轻人,在那个敢爱敢恨的时代里相互成就实现创业理想的故事。与此同时,我也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爱情或家庭以外的题材,拓宽自己创作的边界。
02 您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对它有怎样的期待?
虞璐琳:集成电路行业是科技与智力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和扶持,更需要广大产业从业者的投入与坚守。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目前行业人才缺口达30万人,并逐年递增。
现如今我看到年轻人想要走捷径去当网红或躺平,我真的想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赤热》的我播出,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生动又高收入的产业。
这是一部真挚的作品,我希望更多的人看见这部剧,看到科创人的艰辛,感受到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力量。科创题材就像创业之路,需要勇气,需要信念,需要持续不断的付出。
03 《赤热》是一部涉及芯片行业的相当专业的电视剧,写这部剧的过程中您肯定遇到过不少问题,可以谈一谈吗?
虞璐琳:新的尝试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让我享受创作的催化剂。长久以来芯片题材在影视剧中都鲜有涉及,所以我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可以参考学习,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让我在创作时有更大的动力,让我享受挑战带来的兴奋感。
写作时摆在面前的第一大难关就是剧中专业内容的呈现,我虽说一直听亲友讲他们的故事,可是当自己要将一个技术难点向观众解释,或者是从技术出发解决人物的困境,这都不是自己拍脑袋可以想出来的,我也不能糊弄观众。这就要感谢我创作过程中无数作为顾问的从业者,比如前半程导航芯片的技术指导主要是博通集成的董事长张鹏飞,后半程通讯芯片部分的技术指导主要是格科威的董事长赵立新,里面的技术难点不但要符合剧情还要符合年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
04 最近几年职场剧、行业剧似乎都存在内容虚假、人设悬浮的问题,有些甚至打着职场剧的幌子谈情说爱,您在创作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虞璐琳:我创作《赤热》剧本最初的构思重点就是落在行业上的,从整个行业出发,再经过提炼素材来塑造人物和情节,所以剧中的人物能具有代表性,也能专注于行业发展而非情感关系。
时代与情怀都是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内容,所以我着重于对时代的还原与情怀的体现。
在创作过程中,前期的采访工作必不可少。想要深入浅出地描绘一个行业,仅仅是自己作为亲友的见闻还不够,我需要更深入的挖掘与更透彻的理解。我很感谢接受我采访的上百位从业者,他们从这个行业的投资到制造,设计到封测,销售到应用,给了我无数素材,也给了我无尽的鼓励。只有深入并贴近真实,才能萃取其中的关键,这可以说是我创作《赤热》的基石。当情节与人设都是基于真实的艺术加工,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着重于时代与情怀的体现,也就不必担心虚假悬浮以及主线的偏离。
05 《赤热》作为一部聚焦芯片产业的行业剧,您是如何兼顾专业人群和普通观众的认知和审美的?
虞璐琳:这一点从项目初期就经常有人提到,但我相信我们的观众,无论剧集题材如何,只要有出彩的人物和精彩的剧情,有能打动人心的情怀与理想,每一个人都能从剧集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实际操作层面,我选择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手机通讯芯片以及导航芯片作为切入点。我从2016年开始采访从业者并创作剧本,当时国产通讯芯片在全球市场已经占据了25%的份额,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包括mp3、mp4手机,小灵通(剧中小灵犀)、双卡双待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观众之间的共鸣。
我在采访时各个从业者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满腔热血的报国理想,他们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投入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这期间有无数的困难曲折,他们都坚持了下来。我在采访时就每每落泪,于是我将这一点提炼凝结为剧中张海潮等人物最打动人心的初衷,也相信无论是专业人群还是普通观众,都能感动于这一腔热血。我和导演等主创都认为热血应该属于每一个年龄段的人。在片中热血可以是他们面对资本的裹挟,依然坚定自我信念。热血可以是为了创业者的公平,宁愿身陷囹圄,热血可以为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毅然放弃个人得失。
06 《赤热》的小说版《月光密码》曾在《收获》杂志上发表,能聊一聊剧本和小说同步创作的过程吗?
虞璐琳:这还是我第一次进行剧本和小说同步创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大家都知道剧本和小说的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在表达和呈现上,需要跳进跳出,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07 当前音乐剧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您编剧兼导演的音乐剧《都市之歌——燃情上海》,作为百年剧院上海人民大舞台重建后的开台大戏,至今意义深远,您能谈一谈当时创作这部作品的感受吗?
虞璐琳:我是一个上海人,从小在上海长大。就如立波啤酒广告中所唱,“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无论是旧上海的风情,还是新时代上海的朝气,在我看来都那么动人。从最初选择戏文专业开始,我就希望自己能创作体现上海美丽与向上的作品。当时有机会为上海人民大舞台重建后的开台大戏创作,讲述这个城市的故事,将自己对这个城市的体会与感情演绎出来,让我觉得兴奋又充满动力。
08 可以透露一下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吗?
虞璐琳:很多人说《赤热》是一部男性戏,其中的人物的确更偏重于男性群像。接下来的创作我想从女性的角度来讲故事,描绘女性视角下的时代发展。
09 万众编剧网有很多刚入行业的年轻编剧,您有什么建议送给他们吗?
虞璐琳:不要等,不要想太多,直接创作,先完成你的第一稿。不要担心第一稿不尽如人意,也不要因为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而反复思索迟迟不动笔。只有当你真的动手了,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无数大师的第一稿和最后呈现的终稿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别担心,当你有了第一稿,你就有了进步的基点。
本文首发万众编剧网(www.wzbj1616.com)
上海虞璐琳芯片赤热编剧发布于:上海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